第一章 家 世

 

  余將軍名伯泉,號子龍,民前二年︵一九一○︶國曆四月五日︵農曆三月十六日

︶生,世居廣東省台山縣。余將軍尊翁名芸,號逸民,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二

月九日生,國學造詣極深。︵註一︶、︵註二︶一九一二年自香港至英國求學,先潛

心攻讀英文兩年,一九一四年二十四歲時考入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梅頓學院

(Merton College),一九一六年獲得政治經濟學學士銜。續至倫敦格雷法律學院

(Gray's Inn)註冊入學,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殷,乃返回香港,於教育司署任職,辦

理僑民教育,後被委為高級視學官,卓著清譽。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軍奪佔香港,逸

民先生舉家遷至粵北,並於曲江英國領事館任助理工作。二次大戰結束,返港續任教育

司署中文學校高級視學官,於一九六六年逝世。︵註三︶余將軍尊萱堂林氏蘭仙,清光

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元月十日生,一九七三年逝世。育四男五女,伯泉將軍居長。

 

  余將軍二弟平仲,香港華仁書院畢業,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於香港大學文學系四年

級就讀,日本進攻香港,日軍入城後,港大當局提前頒發戰時學位予應屆畢業生。抗

日戰爭時期,先於重慶防空總監部任黃鎮球將軍之英文秘書兼翻譯,後又調至第七戰

區任職。抗戰勝利後赴美於聖路易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嗣又修習法律,並於香

港執業律師。︵註四︶

 

  余將軍三弟叔韶,同係華仁書院及香港大學文學系畢業,抗日戰爭初期應英國海

軍情報局之聘於閩粵沿海蒐集日本海軍動態情報,後至第七戰區政治部任英文翻譯。

一九四六年獲香港政府勝利獎學金赴英國深造,先獲牛津大學梅頓學院文學士,再於

倫敦林肯法律學院(Lincoln's Inn)考得大律師銜,返港執業律師,專任刑事案件辯

護,名重一時,一九九四年獲香港大律師公會頒贈終身會員榮銜。他並致力促成香港

大學創立法律系,對保障香港地區法制健全與增進公眾對法治之認識貢獻卓著。︵註五︶

 

  余將軍四弟季皋,先於香港大學肄業,一九四六年獲香港政府勝利獎學金赴英國

深造,獲劍橋大學龐貝祿學院文學士,後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市。︵註六︶

 

  余將軍長妹湘婉,早年留學英國,夫婿唐肇元係劍橋大學唐寧學院畢業。︵註七

︶二妹洪鈞,香港大學畢業。三妹敏生,香港大學畢業,抗戰時於廣西境內雷州灣地

區擔任教職,同時為國軍情報單位工作,一九四六年獲于斌主教獎學金赴美進修,於

聖芳濟各大學獲新聞學碩士學位。︵註八︶四妹名詠年,五妹名昆鳴。︵註九︶

 

  余將軍夫人歐授真女士,先世為廣東中山望族,後遷澳洲於雪梨經商,歐女士亦

於該埠就學。︵註一○︶民國二十一年於英國與將軍相識,交往數年。民國二十六年

元月兩人在廣州結褵,將軍時任第四路軍總部參謀處少校參謀。七七盧溝橋事變突起

,舉國抗戰於焉開始,八月卅一日敵機首次空襲廣州,經過多次警報,政府命令疏散

,夫人遂離穗赴港,就翁姑而居。翌年秋,子國藩在港寓出生。未幾廣州淪入敵手,

伯泉將軍已任廣東綏靖主任公署高炮營營長,率部退至粵北繼續抗戰。余夫人則隨侍

翁姑,撫養幼兒。至香港淪陷,始隨翁姑攜幼兒避居內地,隨軍事變動,轉徙贛南粵

北各縣。抗戰期間,余夫人始終隨侍逸翁老人,因得拜讀老人所為詩作,隨讀隨抄,

積為︽逸翁詩稿︾乙冊,民國四十八年二月為將軍尊翁尊萱七十雙慶,特將此一詩稿

付梓,奉呈堂上老人並分贈親友,藉表萊衣之舞及稱觴祝嘏之意。︵註一一︶、︵註

一二︶民國四十年將軍於陸軍總司令部任職,夫人攜子來台。婦聯總會成立,曾襄助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有關總會祈禱會之工作,後並被聘為該會顧問,獻替良多。華興中

學初創,亦曾應聘任教英文數年,其品學向為蔣夫人所器重。余將軍逝世後,歐女士

於三軍總醫院︵軍眷醫院︶住院療養,蔣夫人自美返國獲悉後,曾專程親往醫院探視

,時人甚感詫異,實不知有此淵源。又據黃埔一期烈士甘麗初將軍之女公子,前台大

物理系教授甘桂翹稱:﹁於台大就讀時,參加基督教﹃校園團契﹄,余夫人歐女士為

團契董事,氣質高雅,熱心參與各項活動,同學們尊稱她為﹃余伯母﹄。﹂︵註一三︶

 

  余將軍哲嗣國藩先生,幼年時得祖父逸翁親炙與母親之督促,中、英文均有相當

根柢。在台北畢業於美國學校,一九五六年赴美留學,先後於紐約赫頓學院(Houghton

College)與加州富勒神學院(Fuller Seminary)探究西方文史哲各方面的學術。一九六

三年入芝加哥大學,一九六九年獲哲學博士,嗣後進入西洋上古史詩、悲劇與現代英

美文學等領域。一九七一年開始致力英譯我國晚明經典章回小說︽西遊記︾,自一九

七七年起至一九八九年,窮十三載工夫,用英文完成皇皇四卷的全本︽西遊記︾譯注

,蜚聲國際。國藩先生除了長期在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的宗教與文學系專任教授外,亦

在該校英文系、遠東語言文明系授課,另兼任比較文學委員會和社會思想委員會之指

導教授,一九八八年四月榮任芝大神學及人文兩學院﹁巴克人文學講座教授﹂。︵註

一四︶一九九二年又升任﹁巴克人文學傑出功績講座教授﹂(Carl Darling Buck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in Humanities)。︵註一五︶

 

  民國七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余將軍辭世,國藩先生特賦︿滿江紅﹀一闋,以表哀

悼之意:︵註一六︶

 

滿 江 紅

 

 六十韶華 誰謂老 戎衣尚著 重見得 精神灼爍 英豪如昨 劍影初傳奇技巧 

鋒芒再露雄姿綽 恨未能 杯酒敬筵前 同歡樂

 

 看礬絹 欣猶戄 懷窗下 窮兵學 問將軍 何歲盡消妖惡 卅載柳營明義勇 

千篇戰史留鴻略 願他年 還我漢山河 回鄉國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九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選出余國藩先生為第二十二屆院士︵

人文組,研究專長為比較宗教與比較文學︶,︵註一七︶先生以六十歲之齡,得此殊

榮,可謂實至名歸。民國四十年國藩先生年十三歲,隨父母來台居於屏東縣,接祖父

逸翁自香港寄來﹁竹枝詞﹂︵二十八首︶,曾初試啼聲,步和原韻寫作九首,爰錄其

中一首,說明國藩先生早歲遍覽︽西遊記︾等章回小說之情況。︵註一八︶

 

門前車馬過頻頻,水冷風涼氣候新。

閒坐窗前觀劍俠,西遊三國與封神。

 

  國藩先生之夫人鄧冰白女士,係鄧仲元︵鏗︶上將先烈之孫女,鄧偉棠將軍︵抗

戰時任團長,戡亂時任虎門要塞司令︶之女。︵註一九︶伯泉將軍早年赴英留學,某

次至歐洲度假時,巧遇鄧偉棠將軍︵當年在義大利陸大受訓︶,︵註二○︶這是促成

兩家聯姻之前因。鄧女士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多年,學能品德素為同儕所推崇。鄧將軍

已屆九二高齡,現與夫人戴麗琴女士寓於溫哥華市。︵註二一︶

 

  余將軍嫡孫由國藩先生取名逸民︵與曾祖父逸翁尊號相同︶,寓有感念逸翁之深

遠意涵,余夫人歐女士極表贊同,余將軍亦以此為西人命名常態,遂成佳話。︵註二

二︶逸民君在美就學,一九九七年獲耶魯大學哲學博士,亦係專攻英國文學。︵註二

三︶克紹箕裘,指日可待。

 

附錄一

 

  余芸著︽逸翁詩稿︾

  余漢謀將軍︿序﹀

 

余  序

 

  吾宗逸民先生,學貫中西,萬流仰鏡。以牛津大學文學士,任香港高等視學官,

於今蓋三十有五年矣。英才教育,樂以忘憂。暇輒吮毫賦詩,用以自遣。顧性耽岑寂

,不為譁世之謀。稿成即棄去,未嘗示人。以是港中學人,知其能詩者蓋寡。其嗣子

伯泉、平仲、叔韶、季皋,均負笈英倫,分習軍事、經濟、政治、法律諸學,有聲於

時,其於詩歌吟詠,未之及也。伯泉佐予戎幕。洊至師長,近且擢升至國防三軍副參

謀總長。負國家干城重寄,倥傯戎馬。從事獨賢,即晨昏定省之役,亦以屬諸賢孝之

冢婦。婦姓歐氏,名授真。家故雪梨埠僑商。而其致嚴於事親教子,則儼然儒門閨媛

,且篤嗜故國文學,十年以往,侍逸民先生於港寓。每得一吟稿,即敬謹抄存,不使

散佚,久之彙成一冊。其子國藩方丱,暇輒於膝前以詩課之,期於率祖攸行,能世其

業。迨年十三,則已能步和竹枝詞九首。一門風雅,且別於佉盧文學外,紹衍其薪傳

。逸民先生因泮渙優游,樂而忘老。而既有佳兒以幹家棟國,又有佳婦以善承家學,

施及孫曾。其門庭之逸豫樂康,則尤足以敦世範而勵末俗也。展讀既竟,爰綴數語以

歸之。戊戌初秋,高要余漢謀敬識。

 

附錄二

 

  余芸著︽逸翁詩稿︾

  余伯泉將軍夫人歐授真女士︿跋﹀

 

 

 

  光陰荏冉,自民國二十六年,結褵迄今,轉瞬二十二寒暑。回首是年元月,與外

子伯泉締婚羊城,匆匆七月而蘆溝橋事變突起,舉國抗戰,於焉開始。八月三十一日

敵機首次空襲廣州,經過多次警報,政府命令疏散,遂離開市區,乘舟返港,就 翁

姑同居。翌年秋,小兒國藩在港寓出生。未幾廣州淪入敵手,伯泉率高射砲營退至粵

北,繼續抗戰。授真則隨侍翁姑,撫養幼兒,至香港淪陷,始隨 翁姑攜幼兒避居內

地,隨軍事變動,轉徙贛南粵北各縣。不料此一戰事,持續八年,授真始終隨侍 老

人,因得拜讀 家翁大人所為近體詩,隨讀隨抄,積為︽逸翁詩稿︾一本,類多傷時

感事,憂國愛民,鼓吹中興之作。 翁少懷偉抱,早歲負笈英倫,卒業彼邦最高學府

之牛津大學。值國事蜩螗,無由展佈,僑居香島,為其政府辦理僑民教育。閒時寄情

吟詠 翁之懷抱亦時於詩中見之。今歲二月,將為 翁姑七十雙慶,爰商之伯泉,將

授真歷年抄集付梓,奉呈 堂上老人,分贈親友,藉表萊衣之舞,及稱觴祝嘏之意云

爾。

 

   余 歐 授 真  謹跋

 

註 釋

 

註 一:余芸著,歐授真輯,余伯泉校,︽逸翁詩稿︾,自印,民國四十八年二月。

註 二:余伯泉將軍兵籍資料記載。

註 三:余叔韶著,胡紫棠譯,︽與法有緣︾,香港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頁四四、

四六、七九、八一、八二、一三三。

註 四:同註三,頁二三、四九、六四、八○、二三二。

註 五:同註三,參閱第一輯一至十八章。

註 六:同註三,頁xvi、三九、四六、八○、八九。

註 七:同註三,頁八、一七、七九。

註 八:同註三,頁八、一七、四六、八○。

註 九:同註三,頁六八。

註一○:同註一,余漢謀將軍︿序﹀。

註一一:同註一,歐授真女士︿跋﹀。

 

註一二:余伯泉將軍於三軍大學校長任內退休後,仍賡續研究﹁野戰戰略﹂,完成新

的課題,即於戰爭學院將官班講授研究,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十八日於將官班六十五年

班將屆畢業時,因感該班研究員作業認真,多有體會,深慶後繼得人,特贈︽逸翁詩

稿︾乙冊以示策勵。施震宙將軍珍藏多年,民國八十九年初出示於筆者。﹁詩稿﹂內

容對余伯泉將軍之家世及早期軍旅生涯提供許多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

 

註一三:甘桂翹教授訪談紀錄,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註一四: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八年十月,頁,頁二九一│二九八。

註一五: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越洋電話訪談余國藩先生紀錄,並參考十月二十

八日余先生傳真函上所具名銜。

 

註一六:余國藩,︿滿江紅悼父親﹀,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人間

版。文曰:﹁五十七年時,父親余伯泉為三軍大學校長,一夕宴會中,偶晤日本劍擊

選手,聞父親三十多年前曾代表英皇家軍校﹃花梢劍﹄Foil之決賽且獲首名,遂邀其

席前作示範友誼之戲,並攝影留念。藩接家書後,於展玩圖片之餘,曾賦滿江紅一闋

為賀。上月廿八日父親辭世,予特將此詞重加修改以表哀悼之意。﹂

 

註一七:聯合報,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十日,第四版。

註一八:同註一,頁三○│三一。

註一九:李鑄靈,︿余將軍子龍事略﹀,︽廣東文獻︾第十五卷四期,民國七十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頁一四六。

註二○:參閱陸大第二三期同學錄,附錄二│留學國外陸大同學錄。

註二一: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十二日越洋電話訪問余國藩先生紀錄。

註二二:民國九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越洋電話訪問余國藩先生求證。

註二三:同註二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